新葡的京集团网址36888

科研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学术  >  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第一期:“双碳”主题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23-06-20

 

经济结构调整、绿色技术进步与中国低碳转型发展

——基于总体技术前沿和空间溢出效应视角的经验考察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推进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的伟大发展目标,低碳转型发展无疑是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必由之路。而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和绿色技术进步这对“双引擎”有效驱动碳排放绩效改善,已经成为实现中国经济低碳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首先针对现有文献在碳排放绩效测算上存在的有偏测度问题,将总体技术前沿的概念与非角度、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相结合,提出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新型效率测算模型,对19962018年我国30个省份的碳排放绩效进行了更加准确的测度及分解;进而,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全面考察了反映经济结构调整和绿色技术进步的多维因素对碳排放绩效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表明:我国的碳排放绩效在“九五”期间处于较高水平,随后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进入“十一五”时期后又开始回升;在各投入和产出要素中,碳减排效应和要素节约效应对碳排放绩效的改善发挥了关键作用;由于省份间竞争效应、示范效应及经济关联效应的存在,碳排放绩效表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碳排放绩效的提高会对空间关联地区的碳排放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包括产业结构、要素结构和能源结构在内的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对本地及空间关联地区的碳排放绩效总体上产生了“结构红利”;城市化与本地和空间关联地区的碳排放绩效则分别呈“U型”和“倒U型”曲线关系;归咎于市场失灵和命令控制型政策工具的缺陷,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并未对碳排放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以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和能源效率表征的绿色技术进步表现出“技术红利”效应,促进了本地和空间关联地区碳排放绩效的改善,但其间接效应的稳健性较弱。最后,本文指出我国需要在产业结构升级、能源结构优化、要素市场完善、绿色创新突破、城市化集约推进、区域间协调合作等经济结构、技术和政策领域做出协同努力,才可能有效推动低碳转型发展这一世纪工程的最终实现。

关键字:碳排放绩效;经济结构调整;绿色技术进步;低碳转型发展;空间杜宾模型

作者:邵帅范美婷杨莉莉

 

文献来源:邵帅,范美婷,杨莉莉.经济结构调整、绿色技术进步与中国低碳转型发展——基于总体技术前沿和空间溢出效应视角的经验考察[J].管理世界,20223802):46-69+4-10.

 

区域差异化“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

摘要: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各区域的积极努力。不过,与国际社会不同国别或地区碳达峰所呈现的差异性类似,中国各省份碳排放态势的显著差异性也已经显现,并将在长期内持续。因此,各区域必须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的“双碳”目标实现路径,从而以较低代价实现国家“双碳”目标。为此,各地区应根据自身所处碳排放阶段明确碳减排目标和步骤,根据碳排放驱动因素特征及 变化趋势制定低碳发展水平提升策略,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谋求产业低碳转型,并将自身“双碳”目标实现路径深度融入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中。

关键字:碳达峰;碳中和;区域差异化;低碳发展

作者:张友国;白羽洁

来源期刊:张友国,白羽洁.区域差异化“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J].改革,202111):1-18.

 

中国省级区域初始碳配额分配方案研究

——基于责任与目标、公平与效率的视角

摘要:制定公平有效的省级初始碳配额分配方案,是中国统一碳市场健康稳定运行的基石。公平原则方面,本文将碳减排责任区分为历史排放责任和省际转移责任。其中历史排放责任主要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接近的年份作为责任核定基期,从而体现“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而转移责任主要通过与区域发展规模、技术水平和经济结构相契合的“合理碳排放”与实际碳排放的差异来表征。效率原则方面,本文建立了考虑区域之间分配博弈的零和DEA模型,通过多次调整得到所有地区效率最大化时的初始配额分配方案。同时,通过熵值法将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的分配方案耦合形成综合配额分配方案,并通过比较分析3种不同配额分配方案的地区减排成本效应差异,甄选出兼顾责任与目标、公平与效率的省级初始碳配额分配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19952016年间中国省际间贸易造成了大量的地区碳转移,转移的方向主要从能源生产地向能源需求地、从经济高值和中值地区向经济低值地区流动。由于历史排放过高,经济高值地区和一些能源产业密集地区应该承担更多减排责任;(2)在综合考虑历史排放责任和地区转移责任的初始配额分配方案中,经济高值地区的配额盈亏表现出异质性,而经济低值地区则表现出同质性,这表明经济高值地区的减排责任由于能源结构和发展模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而经济低值地区则统一表现为需要承担较少的减排责任;(3)基于公平原则的配额分配方案将会导致“鞭打快牛”而损失效率,从而导致地区发展成本过高;而基于效率原则的配额分配方案虽然成本较低但也会产生“马太效应”问题,从而进一步加剧地区发展不平等;只有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综合配额分配机制,才能既减缓地区发展不平等,又能实现全国平均减排成本最小化。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建立公平有效的初始碳配额分配机制、实现国家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激发统一碳市场活力、推动地区协同减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减排责任;碳配额;减排成本;空间联立面板模型

  者:王文举陈真玲

文献来源:王文举,陈真玲.中国省级区域初始碳配额分配方案研究——基于责任与目标、公平与效率的视角[J].管理世界,20193503:81-98.

 

Effects of human capital structural evolution on carbon emissions intensity in China: A dual perspective of spatial heterogeneity and nonlinear linkages

中国人力资本结构演变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基于空间异质性和非线性关联的双重视角

摘要:人口结构因素是影响碳排放的关键因素。以往有关碳排放强度(CEI)的研究很少将分解分析与考虑人口因素的结构演变相结合。分析人力资本的结构分布及其演化路径对碳排放强度(CEI)的影响,对于制定有针对性的清洁生产战略至关重要。本文采用1998-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了空间面板滞后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并运用这些模型探讨了初级人力资本、知识人力资本、技能人力资本和制度人力资本对CEI的影响及其存在的区域异质性。结果显示如下所示:(1)异质性人力资本在其演化过程中进一步实现了从存量、质量和要素配置这三个方面实现CEI的降低。(2)东部地区初级人力资本、知识人力资本、技能人力资本和体制人力资本的回归系数均为负数,中西部地区也是如此。(3)异质性人力资本的CEI效应在五个分位数上存在差异。随着人力资本从初级向制度层面的演进,东部地区人力资本对CEI降低的主效应实现了由高到低的分位数变化。中部地区人力资本分位数高的地方CEI降低明显强于其他地区,并且随着人力资本的升级CEI降低就越明显。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在演化过程中,各系数变化不大。在东北地区,人力资本结构演变对CEI降低的影响则是明显的。为了有效降低CEI,本文提出了将经济要素匹配异质性人力资本并促进其人力资本结构演变的策略。

关键字:碳排放强度;人力资本;结构演变;空间多样性;非线性

作者:Caihong HuangXiaoqing ZhangKai Liu

来源期刊:Huang, C., Zhang, X., & Liu, K. (2021). Effects of human capital structural evolution on carbon emissions intensity in China: A dual perspective of spatial heterogeneity and nonlinear linkages[J].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21;135, 110258.


Can a carbon trading system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a low-carbon economy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 porter hypothesis?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PSM-DID method

碳交易制度能否促进低碳经济的转型?

——基于波特假说框架的PSM-DID实证分析

摘要: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上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化石燃料的大规模使用导致碳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能源短缺以及造成环境污染。合理、严格的环境规制可以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并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这是波特假说的核心思想。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碳排放国,中国的选择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经济增长方式,也决定着世界低碳经济的发展。本文采用2000-2016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检验了中国碳交易试点制度对低碳经济转型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既定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碳交易制度与低碳经济转型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这种正相关的关系可以实现波特假设所倡导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并进一步验证波特假设促进低碳经济转型的合理性。

关键字:碳交易;低碳经济转型;波特假说;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

作者Han WangZhoupeng ChenaXingyi WuXin Nie

来源期刊:Wang, H., Chen, Z., Wu, X., & Nie, X. Can a carbon trading system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a low-carbon economy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 porter hypothesis?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PSM-DID method[J]. Energy Policy, 2019;129, 930–938.